PP电子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靠近长安街北侧和王府井东侧,一座绿瓦飞檐、雕绘精美的古典建筑群PP电子,在现代高楼的包围下,显得隐秘而深邃,这里是——
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的摇篮,协和医学院承载着科学医学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传播与发展的使命,其建筑群是经典涵义上的文物——承载历史文化之物。20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启用百年之际,学校启动了协和建筑群的全面修缮工作,目前修缮工作已经完成。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关注报道。
协和医学院九号院位于北京东单三条9号。建筑外有画栋雕梁、玉栏碧瓦,集中华建筑文化之大观;内则设施完备、器具精良,是承载科学医学的平台。九号院3号(C)楼两侧连接了2号(B)楼、4号(D)楼的两个弧形画廊(“协和画廊”),既展现了中国建筑的形制,又喻示着学科间的融合以及学校内部的协作融通。
“协和画廊”因曾被改造成办公场所而加装顶棚,机巧而使其内檐彩画得以留存。在2021年,九号院文物建筑全面修缮过程中,学校下决心拆除搭建的建筑,包括大门两侧边房和两个弧形廊的侧墙,由此首次发现隐藏在顶棚内弧形廊内檐上遗存的民国初年彩画。纵然彩画已“尘满面、鬓如霜”,残破斑驳,但其所蕴含的艺术与历史之美,发出直抵人心的深邃力量,让人为之震撼动容。
经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处硕果仅存的民国初年彩画,兼具中西绘画风格,其用心、用技、用料、用工之精深精良,成本之巨大,在彩画中绝无仅有。为此,学校决定开展修复工程,请示后得到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并拨付专款进行修复。画修复团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信息采集、价值挖掘、病理分析、材料试验、工艺论证、程序优化、效果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重现了协和医学院彩画的百年光彩。
如今,沿着“协和画廊”漫步,可见重生的民国初年彩画图案简约雅朴、线条流畅柔和PP电子、传统装饰纹样与西洋花草图案交融生辉,充分展现了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位于北京东单三条48号,与九号院隔路相望,庄严而低调地隐藏在王府井-东单商业街中。礼堂内部采用了似为原色的绛红色墙面,力求每一处细节都能反映历史原貌。2023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PP电子,在壹号礼堂重新奏响了沉寂81年之久的协和管风琴。
协和医学院管风琴始建于1921年,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古老的剧院管风琴。该琴代表着协和的初心——不但疗愈身体,也慰藉心灵。百余年来,管风琴奏响于协和医学院落成典礼、孙中山停灵纪念仪式、泰戈尔来华生日会、学生毕业典礼等历史事件。上个世纪40年代,琴体遭受破坏,重要组件遗失。
这部管风琴是除建筑外,极少数完整见证协和百年历史的实物性纪念品,是经国家文物局认定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堪称“协东西之德,和天地之道”协和精神的承载者。
2021年,在国家支持、社会捐赠、各界热心人士的多方帮助、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基金会的推动下,管风琴修复启动。历经残件整理、文物认证、海外修复、国内安装、调音整音等艰辛过程PP电子PP电子,百年管风琴在沉寂八十一年后复鸣于医学殿堂。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协和医学院近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的进展,得益于新的科技手段赋能文物保护,受惠于各方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协和人承启文化的生动实践。百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重生的“协和画廊”和复鸣的管风琴,将继续见证协和新的百年传奇。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