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2025年5月19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联合主办的“儿童友好CARE+X”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成果展示活动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以“科艺融合,赋能儿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15项聚焦儿科诊疗痛点的创新项目,展现了医工交叉合作的丰硕成果。
活动伊始,一段暖场视频回顾了基地自2024年成立以来的探索历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杜隽、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党总支书记熊振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武超等领导分别致辞,强调“创新PP电子、融合、转化”三大关键词。
杜隽副院长表示:“医学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儿科医疗的边界,创新设计让医疗从‘治病’延伸到‘愈心’,赋予医疗更多温度。”熊振华书记指出:“交叉学科基地的实践是高校服务社会需求的生动体现,学生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技术突破,更承载着对儿童群体的深切关怀。”武超书记提出:“未来,设计学科将进一步深化‘医学需求驱动创新’的模式,推动更多解决方案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活动现场邀请了上海申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副总裁王立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果转化处主管孟祥等上级主管部门、企业投资方代表,以及徐丽华、傅丽娟等护理权威专家PP电子,形成“医学-技术-资本”多元视角的深度对话,为创新项目的落地提供专业指导。
在项目路演环节,15组学生团队以“5分钟路演+3分钟跨界点评”的形式,展示了科艺融合的创新成果。临床专家与设计导师组成的评审团从医学可行性、技术落地性及儿童友好性三大维度进行点评,现场碰撞出多个优化方案。部分亮点项目包括:
《多模态癫痫监测系统》:整合肌电与心率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实现癫痫发作前预警,为家庭与医护人员争取黄金干预时间;
《脑瘫患儿下肢康复系统》:将康复训练融入体感游戏,通过闯关任务提升患儿训练积极性,并生成个性化报告;
《趣味听力自测小程序》:以动物音效、自然声景构建沉浸式测试环境,家长可居家完成儿童听力初步筛查,数据直连医院系统;
《雾化治疗游戏化空间》:利用AR投影技术,让儿童在“吹散云雾拯救小动物”的游戏中完成雾化治疗,显著提升依从性。
在随后的“产品观摩与自由交流”环节,临床专家、投资人与学生团队围绕原型产品展开热烈讨论。王立言表示:“这些项目兼具创新性与临床适配性,部分方案已具备快速转化条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护理部副主任沈碧玉透露:“今年新增的15个项目将优先对接儿科专科联盟医院,加速落地进程。”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2024-2026)的标杆项目,“儿童友好CARE+X”基地以“医学需求定义问题、科技与艺术协同解题”的模式,为儿科医疗创新提供可持续动力。未来PP电子PP电子,基地将拓展至儿科罕见病、长期照护等领域,推动更多“小而美”的解决方案惠及千万家庭。
原标题:《科艺融合赋能儿童医疗创新,交大学子创意成果亮相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友好CARE+X”基地活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PP电子,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