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近日,《Science》报道,科学出版巨头Taylor & Francis于2025年7月2日做出一项罕见决定:这相当于给一本主流学术期刊按下了“暂停键”,原因触目惊心——编辑部需要对多达论文展开紧急审查,这些论文被怀疑存在数据操纵或干脆出自臭名昭著的“论文工厂”之手。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在今年3月点燃。由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的生物医学侦探Reńe Aquarius领导的研究诚信团队发布预印本报告,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该期刊的深层隐患。他们抽样审查了该刊2010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近900篇论文,结果令人震惊:整整四分之一的论文显示出图像重复或人为篡改的清晰痕迹。然而,截至当时,仅有可怜的35篇被撤稿。
更值得警惕的信号是,《Bioengineered》在2021年的发文量如火箭般蹿升了10倍,飙升至1000多篇——这正是论文工厂活动大规模爆发的典型警报。出版商曾在2023年承认该刊在2021年和2022年遭遇了“编辑诚信损害”,并声称已“克服了论文工厂的影响”,但Aquarius团队的发现和此次大规模的暂停投稿行动表明,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且顽固。
从JCAR指数(期刊综合学术诚信风险指数,也称“被踢指数”,年度动态计算PP电子,大于5%为中风险,大于10%为高风险)看,该期刊在20203年的指数就已经达到13.88%,高风险;2024年指数达到196.25%,2025年更是飙升到742.31%,学术诚信风险为高风险。可见该期刊的学术诚信问题早在2023年就已经开始出问题,并迅速恶化。
面对汹涌的质疑声浪,Taylor & Francis终于宣布将这1000篇可疑论文正式标记为“接受调查”。出版商坦言,他们早前就注意到一个危险信号:要求更改论文作者的请求异常激增——这正是付费挂名行为的典型征兆。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补救,包括更换期刊编辑领导层和编委会成员。
但正如上面JCAR指数反应的那样,该刊2023年就已经出现问题,出版社早干嘛去了?最终,连锁反应产生:今年4月,科睿唯安(Clarivate)分析公司宣布将《Bioengineered》踢出其权威的Web of Science文献计量数据库,理由正是对期刊质量的深切担忧PP电子。
对于此次暂停投稿的行动,Aquarius教授给予了积极评价,称之为“科学记录取得的一场重大胜利”。但他也犀利地指出,出版超过2700种期刊、年收入高达数亿英镑的泰勒&弗朗西斯,“既有资源也有责任进行系统调查”。出版商表示,暂停期也将用于“重新思考期刊的未来定位”PP电子。但信任的重建谈何容易?麦吉尔大学生物力学教授Allen Ehrlicher的疑问直指核心:“我很难理解为何作者在此之后还会选择在《Bioengineered》上发表文章。”
《Bioengineered》的这场风暴,不仅是一次内部清理PP电子,更是对学术出版体系应对系统性造假能力的一次严峻拷问PP电子。踩下刹车容易,但如何确保这辆“期刊列车”未来能在学术诚信的轨道上安全行驶,才是真正的挑战。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